作文档>范文大全>其他范文>读后感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

更新时间: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精选5篇)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 篇1

  淼叔的《宇宙的一生》是一本让读者真正能探索到宇宙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书。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宇宙就像神秘的院子。我们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了解宇宙的诞生和演化,可以揭开生命起源之谜,而宇宙的未来也关系着我们何去何从。

  淼叔介绍,我们的宇宙起源起一场大爆炸。这个观念是由天文学家乔治勒梅特于1927年首次提出,爆炸,是一种急速膨胀。勒梅特认为,宇宙膨胀意味着当时间回溯时,他会发生坍缩,这种情形会一直持续下去,变小,再变小,一直到它不能坍缩为止。此时宇宙中所有质量都会集中到一个极小的“原生原子”上,宇宙的空中结构就是从“原生原子”产生的。

  在大爆炸后的扩散膨胀,宇宙迅速冷却下来,物质来源于宇宙大爆炸。在大爆炸的10秒后,所有的粒子形成了质子,中子和电子等等的基本粒子。但是这时的宇宙还是过于炽热和稠密了。这些等离子体没办法形成原子,随着宇宙膨胀,温度下降,质子和中子开始核聚变,结合更大的原子核。

  自由的质子和中子形成氘,氘再迅速融合成氦—4,这个过程持续了7分钟。因为宇宙的温度与密度迅速下降到核聚变无法继续的程度,这时,所有中子都已经纳入氦原子核,留下质量是氦原子核3倍的氢原子核,氢和氦刚开始处于电离状态,也就是说他们周围没有被束缚的电子。随后,宇宙持续冷却,电子被离子捕获,形成原子,这个过程被称为复合。在复合结束后,宇宙大部分质子被捆绑成了原子,这时离大爆炸已近38万年了。

  后来,有了恒星,行星,星系,生命,人类……

  可以说,我们来自于宇宙诞生后迸发的尘埃,我们命运和宇宙变迁连在了一起。淼叔的《宇宙的一生》让我了解到了宇宙的奥秘。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 篇2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儿去?这两个问题对于我们人类本身来说,都是两个极具哲学意味的问题或者话题,那么对于宇宙来说,这两个问题又该如何解答呢?站在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的角度对于其的解释可能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但是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对宇宙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何做到生动有趣的将晦涩难懂的宇宙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文字传达给普通民众,这就是科普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这本由物理学家李淼先生编写的《宇宙的一生》就通过十二堂课程的形式,将关于宇宙的基本信息进行了生动的讲解。我们在这本书中不会看到那些非常难懂的公式以及难以理解的专业概念。在作者这里,我们会发现离我们非常遥远,充满神秘感的宇宙变成了我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如在第一堂课介绍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时候,没有一开始就讲述什么奇点理论,什么微波背景辐射等概念,而是将宇宙首先比喻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碰见的面包,宇宙大爆炸里面所处的环境用微波炉里面的环境来形容,可以说这样的讲述非常浅显易懂。

  在这本书中只要我们阅读了开始,保证一定有兴趣一直读完,那种感觉可以说是非常痛快的。在这本书中可能有些读者会认为作者用了非常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宇宙的基本信息,那么是不是就介绍不全了呢?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作者不仅仅介绍了物理学界,天文界对于宇宙的共识部分,也对里面刘有争议的部分也进行了介绍。如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不可兼容性,当然如果用专业术语进行讨论的话,一本书是不可能讲的很清楚粗的,而且也不利于普通读者理解,所以作者在这里进行了简化处理,有兴趣的可以进一步找相关资料阅读。

  总的来说,在作者的这十二堂课中,我们应该对于宇宙这个系统的运作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而且趣味性强到本书就算是作为一本亲子读物都不算过分。对于为人父母者,对于天文爱好者来说,本书都是一本不错的读物。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 篇3

  之前给淼叔的书写过柔肠寸断极端私人的评语,得到了一些“无用”。但我却微微激动:喜欢这两个字,人类太多的科技与诗句,从功利心看来都是“无用”,正因为无用,它们美到发烫。

  《宇宙的一生》,这个书名就有股穿透的劲儿,这是一本坦白地展示人类无知的书,也是一本剖白人类已知界限的书。

  看完全书,我做了很多标记,其中最后一条停留在这一句:里斯毛利认为,每个黑洞的内部都通往另外一个宇宙,我们的宇宙或许就是这样诞生的。

  科学走到宇宙学,很多都是猜想,就像文科来到哲学,面对人类的全部无力感与软肋,必须要慢慢去探索它们的本质与解脱之方。

  此时我又开始翻看我最初的笔记,是淼叔也是所有科普门外汉都会首先提出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去关心这些过于宏大渺远,仿佛事不关己的事情?

  令我感动的是,他的答案是这样的:虽然从各种物理维度上说我们都不可能和整个宇宙相提并论,但组成我们的元素却与这个宇宙一生的演化息息相关。所谓头上的星空心底的律令,其实我们每一次呼吸都是在和宇宙低声耳语。

  我也很喜欢淼叔关于“套娃”的比喻,这种宇宙观和许多其他学科又是相通的,譬如和数学上的分形,和文学上的回文,人类是迷宫爱好者,这边又可以连接上魔幻,连接上小径分叉的花园。

  尊重科学像是打开胸襟,这比现如今的打开脑洞更为重要,容纳,意味着吸收的开始,通过淼叔去读解世界之外的世界,生命之外的生命,体验很美妙。

  看到他把科学与神谕相联系,看到他用很敬畏的文字写下科学家们一步步的探索与发现,看到他将自己与当代最伟大的那些头脑交流的感悟写下,见证传奇者,自己也是一种传奇。

  相信他也不会反对我对此书的这些读解,毕竟我看到他也抄下诗意的文字:屈指可数的几种基本粒子不断地在存在和不存在之间震荡起伏,充斥在似乎一无所有的空间中,也就是真空中。它们就像宇宙字母表里面的字母一样,以无穷无尽的组合讲述着星系、繁星、阳光、山川、声音、天地,以及节日里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和星光璀璨的夜空的漫长历史。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 篇4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给孩子讲宇宙》,这本书是著名物理学家李淼写给孩子的一本宇宙学普及读物。李淼教授立足地球,放眼宇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小到大、由近及远,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地球是什么样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宇宙是怎么起源的”、“宇宙会不会有末日”这四个问题,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游览整个宇宙,让我了解了人类探索宇宙的科学求真的艰辛历程。

  这本书内容很丰富,精彩的故事、新奇的知识一个接一个,令人目不暇接,其中对我最有吸引力、最有感触的是生命是如何诞生的、为什么目前所知只有地球上有生命而其他星球没有?从书中我体会到生命的出现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人类是那么的渺小。

  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是一颗蓝白相间的球型弹珠,一粒悬浮在茫茫宇宙中的微小尘埃。宇宙里面至少包含了20xx亿个星系和200万亿颗恒星,这些物质非常均匀地分布在其中。宇宙中一颗行星要想产生生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是一颗固体行星;第二,必须处于宜居带;第三,要有大气和磁场。这三个条件很苛刻,但地球全都完美的满足了。它质量很合适,不大也不小,所以能一直保持固体行星的状态;它所处的位置很合适,要是离太阳再远5%或再近15%,就会从宜居带里掉出去;它还有一个岩浆翻滚、异常活跃的内部,这让它可以形成大气层来保持温度,同时也能建立磁场来抵御危险的太阳辐射。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45亿年前发生了一个特别偶然的事件,让地球拥有了一颗巨大的卫星——月球。一般来说,像月球这么大的卫星,是只有木星、土星这样的巨型气体行星才有资格拥有的奢侈品。月球的引力起到了船锚的作用,使地球的自转最终稳定下来。假设一下,要是没有月球恐怕现在的地球还是一个只用10小时就能自转一圈的天体,这造成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地球内部的运动导致地震、海啸及火山爆发都远比现在活跃、剧烈和频繁,生命也就不可能诞生和存活了。从中可以看出,地球是多么的幸运,拥有这么多的有利条件,终于在地球上产生了生命。这么些有利条件凑合在一起,简直犹如神助,哪怕在整个宇宙,说不定也是绝无仅有的。科学家又提到,地球发生多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人类还能够存活下来,也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

  当我看完书静静地沉思,不得不让我感到震撼,在感叹生命的不可思议和人类的渺小的同时,不由得对神秘又迷人的宇宙产生深深的敬畏。也正是如此,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爱护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 篇5

  目前已知的天体有小行星带、矮行星、行星、恒星、黑洞、超新星、伽马暴,已经足够让人叹为观止。在不可观测的地方,也许还存在不为人知的神秘天体。我们的宇宙依旧充满了未知之谜,对于宇宙,我们还真的只是个小朋友。而我们人类能够存在,尚且是幸运的和偶然的。在宇宙创生之时,幸运量子涨落,造就了太阳系和银河系。不知是天体撞击或者地球形成之时所形成的月亮,造就了我们稳定的自转。地球5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为我们除去了物种的威胁。木星和土星巨大的引力为我霉造了相对安稳的太空环境。此外,宇宙就是亡于冰还是亡于火,始终还是个未解之谜。最后,宇宙的学说给我霉造了更广阔的思维。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相关文章: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精选5篇)《宇宙的一生》读后感篇1淼叔的《宇宙的一生》是一本让读者真正能探索到宇宙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书。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宇宙就像神秘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散文诗集读书笔记心得读后感
    散文诗集读书笔记心得读后感

    散文诗集读书笔记心得读后感(精选8篇)你知道散文诗集读书笔记心得读后感怎么写吗?看看吧。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用写心得体会...

  •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心得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心得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心得(优秀7篇)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心得怎么写?看看吧。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

  • 中外名著读书心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书心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书心得读后感8篇对于中外名著读书心得读后感,你会写吗?来看看吧。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

  • 《菜根谭》读书笔记个人心得感受
    《菜根谭》读书笔记个人心得感受

    《菜根谭》读书笔记个人心得感受7篇如何准备《菜根谭》读书笔记个人心得感受?快来看看吧。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