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档>范文大全>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计划

更新时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计划(精选1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语文教学必须着眼精神,教、学好必修课文和语文知识,切实培养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要求:

  1、让学生把握作者笔下的景物特征,体会状物记叙文的特点——以描写和叙述为基本表达方式,描写时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并由此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同时要学习作者观察、描摹事物的方法和优美生动的语言。

  2、按时间线索,了解人物的成长过程,结合人物所处的背景,做出恰当的评价。

  3、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学生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

  4、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作品,品评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5、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说、铭、寓言、笔记小说等古代散文的特点,增强对古代生活的感性认识。朗读、背诵古诗文,体味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

  6、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

  2、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3、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

  4、人文素质目标: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

  四、教学难点:

  1、古代的作品毕竟距今有些距离,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古代作品的文字表达。

  2、学生文学水平有限,对有些文章的理解有一点的难度。

  3、没有置身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对于理解作者的情感思想有些许困难。

  4、学生阅读量少,文学常识薄弱,写作水平有待提高。

  五、教学重点:

  1、学生在课前必须做好预习,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要及时补充。

  2、好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反复引用诵读,感受它的音韵和文气,进入它的语境之中。

  3、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须真正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爱憎,感受作品的艺术感。

  4、学习古文讲解详细,注重字词解析,打好学生学习古文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

  1、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引导学生多读文学名著,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

  3、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4、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

  5、利用学校图书室、校园广播、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

  七、教材分析:

  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第一单元:状物类记叙文单元;第二单元:传记单元;第三单元:童话单元;第四单元:现代诗单元;第五单元:事物说明文单元;第六单元:古诗文单元;第七单元:古诗文传记单元。

  八、所需课时:

  80课时

  九、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共13课时

  (第一三四六课各2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单元考2课时)

  第二单元:共12课时

  (第七、八、十课各1课时,第九、十一各2课时,写作2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

  第三单元:共15课时

  (第十二至十六课各2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第四单元:共15课时(第十七至二十一课各2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第五单元:共12课时

  (第23、24课课各2课时,第22、25、26课各1课时,写作2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

  第六单元:共13课时(第26、28、29课2课时,第27、30、31课各1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

  十、教学总结:

  希望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作品,品评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提高学生欣赏文章的能力。能够扩宽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打好学习古文的能力。在教学中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课上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一学期的语文学习,学生接触的作者,文章多了,学生语文基础得到提高,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计划 篇2

  课题: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东北作家端木蕻良写于1941年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强烈思念之情。调子是悲怆的。

  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情感,也有丰富敏感的心灵。教学中应努力唤起其内心的情感,进入情境学习。

  对于文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通常由教师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在21世纪的信息社会,网络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我们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本课将实验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当堂检索。

  教学创意: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指导,自主获取知识,扩展课堂教学;配以音乐感染学生。

  教学结构:

  情境导入

  ——整体感知——品味精彩语句——扩展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2、体会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仪器与媒体:投影仪、计算机lanstar教学软件、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与方法:

  一、情境导入

  1、导语

  2、学生上网检索有关背景和作者的资料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2、学生自读

  三、品读精彩语句

  1、学生朗读并互相评价

  2、揣摩特殊词语的用法

  (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2)请再看这样一个句子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

  (3)学生讨论后学法总结指导

  这两个词语的运用都逾越了常规。对于这些特殊的用法,应从以下两方面求解:

  A、明确该词的本意;

  B、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

  最后在本意和语境间可以发现词语的具体确切含义。

  四、扩展思考

  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呢?

  五、布置作业

  (播放《松花江上》)

  “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计划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2、品味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领会人物形象,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中心。

  一、导入新课

  以前大家学过欧阳修的《卖油翁》吗?讲的是什么故事?

  一个弓箭手能十次有八九次能打到十环,于是就和一个卖油的老大爷吹牛,卖油的没吱声,而是拿一个大钱放在葫芦嘴上,然后用水瓢盛满一瓢油通过大钱的四方孔往葫芦里倒,结果大钱居然一点油也没沾到,此时卖油翁对那个射箭的说:“无他,但手熟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熟能生巧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不再卖油了,改卖炭。

  大家见过炭吗?炭有什么特点?--黑色、可取暖、可卖钱

  大家基本上都是来自农村的吧?谁家里烧过炭?谁来讲讲烧炭的过程?

  选木头,粗的劈成小段;挖很深的窑洞,洞上有通风口,下面有烧火口;把木头放入洞中,封口,烧火;每天晚上去看燃烧情况,控制火候,以免烧过了变灰;要烧好几天。

  大家觉得这个过程艰辛吗?--艰辛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起去看看在卖炭翁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板书:卖炭翁 白居易)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为事”所做的诗歌--《卖炭翁》。这首叙事诗是白居易讽喻诗中杰出的诗篇。(板书:讽喻诗、叙事诗)

  讽喻诗有什么特点?

  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卖炭翁》一诗在题下用小序“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来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弊政。

  三、介绍“宫市”

  宫市为什么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呢?咱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宫市。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场上去购买。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抓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还能搞公平交易吗?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篇文章,看看这个交易有多不公平?

  四、分析鉴赏诗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在朗读过程中,相信大家对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咱们试着分析鉴赏本诗。

  1、这是一首叙事诗,我们说叙事诗包括哪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地点在哪?--宫市南门外

  文中写了哪两种人?--卖炭翁,黄衣使者白衫儿。

  这首叙事诗围绕着“炭”写了哪几件事?

  它记叙了卖炭翁烧炭送炭以至被掠夺的经过。(板书:烧炭--运炭--抢炭)

  2、那什么地方写烧炭,什么地方写卖炭送炭,什么地方写被掠夺,请同学们找出来。

  3、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地点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4、 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卖炭的老头呢?谁来说一说卖炭翁长什么样?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5、在描写人物中,这些描写叫什么描写?(板书:外貌描写)

  6、这句话中,两鬓苍苍说明卖炭翁的年龄怎么样?--大

  年龄大的人有什么特征?--动作慢、力气小、劳动艰辛、劳动力弱。

  7、为什么这样写?

  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8、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周围,这些“两鬓苍苍”的人大都干什么呀?

  休息,看电视,打太极,看孩子,做饭等,享受晚年。

  9、但文中的卖炭翁却在年龄很大的时候自己砍柴烧炭,以卖炭为生。

  你觉得卖炭翁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板书:艰苦)

  10、你能不能用书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呢?你找的真准确,可怜。(板书:可怜)

  11、同学们再找一找,还有哪一句说明卖炭翁可怜?--可怜身上衣正单

  找的太准确了,就是这一句,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烧炭的季节都在什么时候呀?

  --秋、冬季

  那个时候天气怎样呀?--冷

  在这么冷的天卖炭翁却穿一件单薄的衣裳,说明卖炭翁很?--可怜

  12、看到卖炭翁的这样生活,你心里同情他吗?--同情

  那么,谁能带着这种同情来读一读这三句话。

  1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般来说,在冷天我们穿衣服很少的时候,是盼望天气怎样?--变暖和

  但这时老人是什么想法?--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

  为什么呢?

  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不好卖了:天寒,炭的价格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

  那这时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心理是怎样的?--纠结、矛盾、反常、艰难、酸苦、无奈。

  透过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我们能够感受到老者的处境怎样?--十分艰辛。

  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14、卖炭翁盼望天气寒冷一些,好让自己的炭卖一个好的价钱,终于盼来了“夜来城外一尺雪”,看样子,他一年辛劳的劳动就要换来收获的喜悦了,于是他“晓驾炭车碾冰辙”,充满希望地上路了。那这一路上老人运炭艰苦吗?

  “一尺雪”说明什么?--天气很冷、雪很大,路必难行。

  “碾冰辙”说明了什么?--说明炭很重,冰冻路很滑,很难走,车速必然很慢。

  “晓驾炭车”、“日已高”说明什么?--路途遥远

  这个运炭过程?--艰辛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这一句哪几个字写出了运炭的艰辛?大家用笔圈出来。

  --“困”、“饥”、“歇”三个字进一步形象地、准确地写出了运炭的艰辛。由于路途遥远,行路艰难,所以到“牛困人饥日已高”的时候,才到了“市南门外”,老人疲劳、饥饿交迫,只得坐下在泥中歇息。烧炭难,运炭也难,这一车炭来得容易吗?

  15、这么辛苦的运炭来卖,那么,卖炭翁卖炭得来的钱要干什么用呢?

  “身上衣裳口中食”。只是想吃饱、穿暖,多么简单而又是最微薄的想法呀,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身无半点积蓄,但迫于贫苦生活的压力,不得不烧炭,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

  16、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大雪,当他“晓驾炭车碾冰辙”的时候,占据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下面是冰、上面是一尺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来多少衣和食,然而他的愿望实现了吗?

  没有。从哪里可以看出?

  卖炭翁总共有多少碳?--“一车炭,千余斤”

  是啊,卖炭翁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不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然而他最后得到的是什么?--“半匹红纱一丈绫”

  这“半匹红纱一丈绫”对于卖炭翁来说,有用吗?

  好亏啊,才一点点,少得可怜。

  对啊,实际是一点用处没有的,你们是学服装的,你们说说“ 半匹”“一丈”是什么感念?少之又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再说这些无用的纱、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保暖,卖炭翁辛辛苦苦烧的一车炭就这么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祸从天降,他遇上了黄衣使者。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随着那“叱牛”声,自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碾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宫使夺走卖炭翁的岂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

  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宫市,可怕的宫市制度!

  (板书:半匹红纱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 强烈反差)

  17、请大家找出作者是怎样写出宫使的横行霸道的?又怎样表现宫使掠夺的残酷的?

  “翩翩两骑来是谁?”先用设问句引出了两个人,这两个是什么样的人呢?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白衫”说明来者的身份怎样?--有钱

  有钱还抢,说明什么?--霸道、野蛮。“卖也得卖,不卖也得卖。”

  “翩翩”一词写出了他们什么样的情态?

  轻快敏捷而又趾高气扬、凶神恶煞的神态。

  找出描写他们行动的动词,从这些动作中说明了什么?

  动词有把、称、回、叱、敕、牵、系。从这些描述中,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他们仗势凌人、以强凌弱、蛮横无理的强盗行径。

  “宫使驱将惜不得”,“惜不得”写出卖炭翁怎样的心态和地位?

  写出了卖炭翁无可奈何、甚至绝望的心态。

  他能反抗吗?

  不能,只能忍气吞声,也说明他是处在受压迫受剥削的无力反抗的地位。(对比:地位悬殊)

  18、这首诗揭露了“宫市”是一种极不公平的“交易”,是对劳动人民的残酷掠夺。你可以从哪些诗句感受到这一点?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说明这桩买卖是强迫的。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表明一车炭的价值很高,而货与款是极不等价的。

  真是一个可怜的人!就这样,作者通过一步步的铺垫渲染,通过细腻的肖像、动作、心理的描写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反映了百姓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使掠夺的本质。诗中无一字谴责,但我们在字里行间能深切的体会到同情、痛恨,能触摸到诗人善良的心。

  19、之前我们说道:白居易主张“诗歌合为事而作”,同学们想想看,诗人通过卖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白居易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拿起了笔,写下《卖炭翁》,通过描写一位卖炭老人的遭遇,无情而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社会的黑暗,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社会现象:劳动者劳而不得,统治者不劳而得,仗势欺压百姓,强行低价购买,甚至是任意勒索、疯狂的公然掠夺。中唐时宫市害民的现象,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这篇文章写出宫市的这种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卖炭翁的命运是悲惨的,因为他所处的社会决定的。而我们大家,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不用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日子,处在新社会。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长大以后,为建设祖国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卖炭翁的故事讲给同伴听。

  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地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十个指头却像乌炭一样黑。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2、展开想象进行续写。

  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敕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请大家想象一下,口头叙述

  六、板书设计

  卖炭翁 白居易

  讽喻诗、叙事诗

  烧炭--运炭--抢炭

  外貌描写:艰苦、可怜

  半匹红纱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 强烈反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计划 篇4

  【知识目标】

  1.懂得什么是细节描写,在作文中有何作用。

  2.学会赏析细节描写的好处。

  【能力目标】

  掌握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将细节描写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细节,留心生活中的细节之美,激发写作兴趣,学会热爱生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揣摩细节描写在作品的作用

  2.感悟细节,鼓励学生交流,评析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鲜活的人物

  教学方法:

  感受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米开朗琪罗在雕刻和绘画时速度都很慢,总是花许多时间,在那里沉思、推敲、琢磨,他在完成作品时,连雕像的眼神、肤色和肌肉线条都力求完美。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任何完美都是细节上完美组合而成的。

  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首先运用你的想象合理扩展一句话,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等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她骂他懦夫

  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懦夫”(添加语言)

  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添加动作)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添加神态)

  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的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添加心理)

  二、感受细节描写

  学生思考自由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归纳

  明确: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三、比较品读,感悟方法

  既然细节描写能使人物鲜活起来,那么,怎样把这些细节形诸于笔,让他们形象可感呢?接下来一起欣赏几个经典片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他们写得生动,富有感染力的。

  方法一精用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段文字摘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里写冬天下大雪捕鸟的情景,一连串的动词准确生动的刻画了捕鸟的过程,表现了百草园给“我”带来的乐趣。我们再来看一个片段: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鲁迅《孔乙己》)

  这是《孔乙己》中最精彩的细节,“排”字表现出孔乙己的出手阔绰,动作幅度大是为了在别人面前显示有钱,是他虚荣心的体现;而后一个“摸”字则表明他身世的落魄,经济的拮据,即便如此,周围人还是戳他的痛处,表现了世人的麻木不仁。这种表现细节描写的方法是:精用动词。

  方法二:巧用修饰语

  (过渡)巧用修饰语是塑造人物形象,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好的作品能感人肺腑,它是功不可没的。我们再看一个片段(出示PPT)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已经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了。[3]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摘自张之路《羚羊木雕》)

  从“突然”的发问,到我的心“怦怦地”跳、“小声地”回答,到妈妈“严厉”而“坚定”地让我要回羚羊木雕,这一串修饰词生动表现了我的委屈和妈妈的强势。

  方法三:巧妙的运用修辞,即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对事物加以淡妆浓抹,能使语言增亮增色,提高文章品味给人以美感。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鲁迅《药》)

  这一细节,是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一群麻木的、不觉悟的人们,在冷漠地观看刽子手杀害革命者情景的。比喻生动形象,真如浮雕一般现于读者眼前。自己的同胞惨遭杀戮,人们却无动于衷,像看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街头热闹似的,令人伤心痛心。作者那强烈的愤懑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炽烈情怀在这一细节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总之,好的细节描写,就犹如一座座精美的灵魂,有了它才能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今天老师只是抛砖引玉教会大家其中的三点,下课之后大家可以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索,相信同学们一定可以超越自我。

  四、描绘细节,表现亲情

  ①学生写作:

  请以“难忘那一幕”为题写一个片段,抒写你与亲人相处时,最难忘的情景。(注意运用细节描写。)

  ②修改习作。

  细致地对同桌习作进行修改。

  ③学生回答,师生交流。

  ④(总结):细节描写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就是因为描写特别细腻,能抓住人物的具体特征,把人物最感人的特征表现出来,从而感动读者。

  五、结语:

  同学们,其实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一个片段的组合,更是点滴亲情的凝聚,作文来源于生活,更来源于生活中的细节,让我们擦亮眼睛,用心捕捉生活中细节,去描摹去刻画,再现原汁原味的生活,让亲情的细节之花在生命中绽放,在笔尖永驻芳华

  板书设计:

  细节描写

  精用动词

  巧用修饰语

  妙用修辞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计划 篇5

  知识与技能

  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快速浏览课文,理清小说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

  通过快速浏览课文,理清小说脉络。

  难点

  领悟科幻小说中想象与现实的关系。

  方法:浏览法、品评法。

  总课时:1课时

  导入:

  “眼睛”还能被人单独带走,跟着别人去旅行?没错!这个独特的想法来自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作者简介:

  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至今发表中短篇科幻小说20余部,长篇科幻小说《魔鬼积木》《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等4部。1999年至20__年,刘慈欣蝉联《科幻世界》杂志 读者评奖的冠军,同时,他以《流浪地球》《全频带阻塞干扰》《中国太阳》《地球大炮》等连续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20__年,他以《海上高山》获东方少年科幻征文一等奖。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他想象力丰富,漫无边际,汪洋恣肆,渗透着一股对宇宙的敬畏,以及朴实直率而又尝尽沧桑的感觉。

  1.科幻小说

  科学幻想小说,简称科幻小说,主要描写想象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它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础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有关科技领域(包括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某种虚构出来的新发现。科学与幻想是其两大特点。

  2.作品简介

  《带上她的眼睛》是一篇科幻小说,讲述了人类使用地层飞船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探险,一艘地层飞船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心,船上只剩下一名年轻的女领航员,她只能在封闭的地心渡过余生……

  1.默读课文,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我”在主任的要求下带着她的“眼睛”去旅行,后来偶然对她产生了好奇,继而揭开谜底,了解了她的故事。

  2.快速浏览课文,寻找本文小说的线索。

  明线:“我”的活动。

  暗线:一名年轻的地航飞船女领航员的遭遇。

  3.理清小说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我”带着她的“眼睛”去旅行。

  第二部分:“我”对她产生了好奇,继而揭开谜底,了解了她的故事。

  第三部分:“我”感受到“她”的心跳,“我”离“她”不会再远了。

  1.读完这篇小说,谈谈你对文中的“我”和小姑娘的认识。

  我:善良、富有爱心。

  小姑娘:坚强勇敢、有毅力、不怕牺牲、敢于为科学献身。

  2.文中多次运用心理描写,描写“我”和小姑娘的心理感受,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小姑娘”在地心虽然身体被围困,心灵却是敏感的,是诗意的;而“我”在地球上,虽然身体是自由的,但内心却是封闭的,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人们心灵的空虚和乏味。

  从而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荒芜的心灵需要爱心、善良的灌注。

  3.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想象奇特,读来令人兴趣盎然。作者善用悬念,使读者充满好奇,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本文巧妙的构思。

  (1)巧设悬念:

  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

  --开篇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令读者对她奇怪的表现感到好奇。

  她身处的环境常在我的脑海中出现,那封闭窄小的控制舱,奇怪的隔热太空服……

  --她身处的环境不得不令人深思。

  (2)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A.“这个决定对她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

  --这种如同生命线的联系不能长时间延续下去,飞船里中微子通信设备的能量最后耗尽,这种联系在两个月前就中断了,具体时间是在我从草原返回航天中心的途中。

  B.“我太怕封闭了”

  --她在地心的世界是那个活动范围不到10立方米的闷热的控制舱。

  C.“看不到日出了,好想看草原的日出……”

  --那个没有日出的细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

  D.热,热得像……地狱。

  --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 中,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

  4.科幻小说的特点是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片奇妙而又合理的想象天地,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1)科学的语言。

  从地层雷达的探测中得知,航行区的物质密度急剧增高,物质成分由硅酸盐类突然变为以铁镍为主的金属,物质状态也由固态变为液态。

  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对地航飞行的想象涉及了一些科学知识,令人感到真实。

  (2)奇特的幻想

  A.传感眼镜

  B.地心探险

  (3)环境描写,语言优美。

  (4)心理、语言描写传神,符合人物性格和身份。

  5.课外阅读《带上她的眼睛》及刘慈欣的其他作品,体会科幻小说的特点。

  1.巧设悬念,前后照应。

  文中多处设置悬念,使情节跌宕起伏,而且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科学的语言与奇妙的幻想相结合。

  课文运用科学的语言向读者讲述地心的特点,既有科普作用,也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想象奇特但又合情合理。

  带上她的眼睛

  开端:“我”要带着“她”的眼睛 去旅行发展:草原上的所见所闻单纯、可爱,善感、热爱生活高潮:“我”知道了真相,无能为力结局:“她”永远留在了地心坚强、勇敢乐观、善良尾声:“我”离“她”不会再远了  影响深远珍爱能看到的珍惜所拥有的

  刘慈欣的作品中,渗透了一股对宇宙的敬畏。他写一些技术味道很浓的科幻作品,宣扬作者的一种思想,一种哲理,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一种探索的精神。学生对这样的作品有着深厚的兴趣,所以学习起来非常顺利。但对于本文写作意图的把握,学生往往不会进行深入思考:“小姑娘”在地心虽然身体被围困,心灵却是敏感的,是诗意的;而“我”在地球上,虽然身体是自由的,但内心却是封闭的,两相对比突出主旨。如果学生能把《带上她的眼睛》全书读完,理解这个问题就不难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计划 篇6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什么叫苦?什么叫快乐?说说你对苦与乐的认识吧! 板书课题《最苦与最乐》。

  二、展示自我

  1、走近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维新派代表人物,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等。

  2、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如释(shì)重负 契(qì)约 悲天悯(mǐn)人

  3、理解词义。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释,放下。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人生当___________ ,而不能____________。

  3、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

  4、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点拨: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四、研读课文

  (一)谈苦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

  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有何作用?

  4、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二)论乐

  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2、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三)担责任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的含义以及要证明什么。

  2、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3、最后一段证明了什么内容呢? “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五、合作探究

  1.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2.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本文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六、拓展延伸

  1、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责任心的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孔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 --顾炎武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 --毛姆

  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 --阿来

  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看法,说说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材料: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理解了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旷达,启迪我们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要勇担责任、铭记责任,因为“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八、课堂作业

  1.摘抄本文中你觉得富有哲理的语句,并铭记于心。

  2.收集有关勇担责任的小故事,与同桌分享。

  3.试着谈谈自己对生活的苦与乐的认识,写一篇小短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计划 篇7

  [整体设想]: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二课时着重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本课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教学方法]:

  概括法讨论与点拨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感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

  1、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28岁的时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时期,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区。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2、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今天我们将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课文,正音正字。

  郝hǎo叟sǒu 懊ào悔 字帖tiè

  强qiǎng迫 踱duó步 哽咽gěng yè

  四、深入探讨

  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调动气氛)

  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教室里有一种严肃的气氛。

  2、在整堂课的过程中变化最大的人物是谁?(小弗郎士)

  3、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对什么的思想感情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请大家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小组讨论)

  A、小弗郎士本来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是想着逃课,去找鸟窝,去溜冰,最讨厌课本,觉得它们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而现在他觉得它们都是他的好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B、以前他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个很严厉的人,现在他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开始理解和同情韩麦尔先生,甚至敬仰先生的人格,“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C、对于祖国,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士一开始并没有失去国土的悲痛,没有爱国的意识,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还觉得比学习有意思,而在最后一堂课上他懂得侵略者的意义,懂得去仇恨普鲁士的侵略者,说他们是“坏家伙”,成长为了一个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4、是什么让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是他的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教育了他,是亡国的惨痛巨烈地震撼了他,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感染了他,更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进了他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5、看来韩麦尔先生对于小弗郎士的影响非常大。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

  个什么样的人呢?结合具体内容来谈。(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谈时提醒:自己思考准备回答的同时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进行反驳。

  教师调控为三种理解。

  a、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

  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是一个严厉的人④是一个普通的人⑤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个爱国的人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b、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①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②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①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

  镇上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②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

  这是他给孩子们及镇上的人上的最后一次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离开他工作40年的地方,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再也不能教法语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教一节课又一节课,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这个可怜的人异常的难受,他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也说不下去。……

  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以表示对失去国土的敬意;对自己从前的工作态度进行了反省,对阿尔萨斯人进行了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面对即将要丧失的祖国语言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这些都足以证明韩麦尔先生对于祖国的热爱。

  (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注意最后一部分,韩麦尔先生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

  最后一部分,作者从人物描写的哪些方面来刻画韩麦尔先生?

  语言: “我的朋友们啊”、“我――我――”;神态: “脸色惨白”“呆在那里”;动作:转、拿、使、写、靠、做手势。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结合讨论,有感情的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

  6、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无论是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还是原本普通的韩麦尔先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如此深入刻画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形象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作者借助于对最后一课的描述,深入的刻画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形象,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于祖国的热爱,对于侵略者的仇恨。

  五、拓展延伸

  1、普鲁士侵略者为什么不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法语了?

  因为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们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求得民族的解放。普鲁士侵略者想

  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自己的祖国,他们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禁止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手段奴役法国人民。

  补充资料:在我们国家也同样出现过这样文化侵略的现象,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当然日本人的阴险用心并没有得逞,否则今天我们就不能够在这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

  2、如今,随着时代的需要学外语变成一种潮流,同学们如何看待学外语这个问题。(学习外语同样是为了爱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3、如果这最后一节法语课结束前韩麦尔先生让听课的人各讲一两句话,请你选择一个人物,根据他的个性,以他的身份写出要说的话。

  六、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了这篇小说,我们明白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天我们有不少既热爱祖国又认真学好语文的好同学,但是也有个别嘴里喊着爱国,心里也想爱国,却并没有认真学好语文的同学。既然懂了这个道理,今后希望大家以更积极的热情投入到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汉语的学习中去。

  七、布置作业:下堂课我们讨论这篇小说艺术魅力的另一个方面:艺术特色。同学们可在这方面先作思考。

  板书:

  最后一课

  都德(法)

  环境:(时代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敬仰

  人物: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唤醒

  贪玩、不爱学习、幼稚 普通教师、不大负责任的人

  情节:变

  懂事、爱学习、爱祖国 爱国志士

  情感: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计划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写作要求是“抓住细节”,这一单元的写作目的是指导学生抓住细节,刻画人物,表达情感。教材中首先指出什么是细节描写;接着列举《阿长与》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然后通过回忆学过的课文内容,简短记录记忆深刻的细节的方式,更好的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最后提示学生细节描写要注意的问题:要学会抓住真实、典型、生动的细节进行描写,才能更好地表现事物特征或作者情感。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写作类型主要以写人叙事的记叙文为主,他们虽然有小学六年写作经验的积累,但是缺少对人物、生活细致的观察。记叙事件不具体,很笼统,描写人物和写景状物时,不会抓住细微处具体刻画,造成文章空洞,缺少细节,不能很好刻画人物,表达情感。因此,对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指导与训练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及常见类型,理解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学习捕捉生活的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

  3.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四、教学重点

  掌握几种细节描写的方法并会运用。

  五、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典型、生动的细节来表达真情实感。

  六、教学准备

  学案:人物描写分析材料

  七、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对比句子——明确什么是细节描写

  导语:请同学们读两个句子,帮助老师判断哪一句更好。

  句子1:烈日当空,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热极了。

  句子2:烈日当空,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道路两旁的庄稼热得低下头,弯下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

  出示任务:1.你认为哪一个句子好?为什么?

  2.第2句比第1句增加了一些内容,说说增补了哪些内容?

  3.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具体的刻画。

  小结:根据表现内容,细节可以大致分为肖像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景物细节等。大家之所以认为第二个句子好,正是因为与第一个句子相比较,第二句对周边景物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描写,更好表现了天气的炎热。因此,要想更好表情达意,抓住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

  (二)欣赏典型细节描写——体会细节描写作用

  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

  2.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3.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欣赏以上带有细节描写的语段,并说一说分别运用了什么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反馈指导:

  1.作者对老王来送香油和鸡蛋时的动作、肖像细节进行描写,写出了作者当时惊讶又有些害怕的心态,为后文表达内心的愧怍做了很好的铺垫,这种真实的感受,让读者也仿佛置身文中,令人难忘。

  2.作者对父亲踩黄泥的细节描写,很好地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

  3.作者描写了卖油翁观看陈尧咨射箭的表情和动作,只用了“睨之”和“但微颔之”两个语句,就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人物的态度和心理,非常精彩。

  小结:细节描写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如果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彰显人物个性的关键。在写景的文章里,细节描写能更好地突出景物的特点,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回忆生活细节——总结细节描写方法

  请同学们说说你曾经留心过的生活细节。当我冬夜苦读时,母亲为我送来热腾腾的奶茶,这是一个爱的细节;当我不小心犯错时,父亲的手掌愤怒举起又轻轻落下,这是一个爱的细节;当我____________时,老师(同学、父母……)_____________,这是一个爱的细节。

  出示任务: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讨论细节描写的方法。

  指导反馈:

  1.善于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和物,用心去感悟。发挥想象和联想,做生活的有心人。

  2.写人记事的时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善于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方法。

  3.用心灵捕捉身边的一人一事一物,养成反思、省悟的习惯,在描写中渗透个人独特体验。

  (四)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学会运用

  1.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课文示例: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出示任务:先让学生比较后分析总结其中的方法,教师引导补充。

  指导反馈:这段文字增加了许多动词,从而把整个捕鸟的过程描写得细致、生动、到位,这种方法就是——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学以致用:她好不容易捉住了一只蝴蝶,一不小心又让蝴蝶飞了。

  出示任务:细化动作,延长过程,具体写出动作的过程。

  提示:细化“好不容易”“捉住”的过程。给学生5分钟时间写完,分组交流,推荐,全班展示优秀的细节描写片段。

  2.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提示:(1)“小”到什么程度?(2)怎么个“瘦法”?(3)穿得有多“差”?

  课文示例: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小桔灯》

  指导反馈:这段文字之所以写得生动,是因为作者抓住特征,步步追问,在细微处驻足,这也是我们在写作时要学习的。

  学以致用:请抓住人物特征,给下面的句子加上细节描写:

  那天,迎面走来了一位老爷爷,他弯着腰,拖着笨重的身子在风中慢慢走着。

  提示:老爷爷什么样子?可以扣住他的脸、头发、眼睛等外貌特点来展开细节描写。

  3.出示任务:下列语段的细节描写都很成功,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才写得这么生动吸引人?

  (1)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2)三个月后,小草莓结出了果实,小小的果实竟然压弯了枝头,但纤柔的茎并不生气,兴奋地背着自己的硕果炫耀着:“看,这是我的果实。”

  (3)那抹夕阳红,如丝绸般挂在天边,好似随风飘舞的仙女,令我如醉如痴。

  指导反馈: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具体生动,展现人、事、物的特征,更好地表情达意。

  出示任务: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刻画细节,使下面的语句更加充实生动。

  小草发芽了。

  学生写完后分组交流。

  (五)牛刀小试

  出示任务:读一读前两个单元写的作文,看看是否做到了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根据提示,做出修改:

  (1)修改时,注意写一些能表现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或者心理特点的细节。

  (2)带上自己的情感。比如赞赏或厌烦某个人,可以在用词或者语气上有所体现,也可以直接写自己的评价。

  (3)将修改后的作文和原文对比着读一下,体会修改后的优点。

  指导反馈:完成修改后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关注修改前后的不同,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修改最成功的同学参与全班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修改成功的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计划(精选15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语文教学必须着眼精神,教、学好必修课文和语文知识,切实培养学生阅读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小学生禁毒教学计划
    小学生禁毒教学计划

    小学生禁毒教学计划5篇加强禁毒宣传教育,或者说是预防为主的理念必须贯穿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禁毒...

  • 禁毒廉洁法制教学计划
    禁毒廉洁法制教学计划

    禁毒廉洁法制教学计划5篇需要家长们积极承担起禁毒的责任,密切与孩子的沟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禁毒廉洁法制教学计划,如...

  • 禁毒教育小学教学计划
    禁毒教育小学教学计划

    禁毒教育小学教学计划6篇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毒品和不良信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 高中禁毒教育教学计划
    高中禁毒教育教学计划

    高中禁毒教育教学计划5篇禁毒工作一定会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也能够远离毒品,学会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