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档>教育资讯>教育>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优化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优化路径

更新时间: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有了新的使命,目标和特点高校应以课程为核心,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校园文化为支撑,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以信息化建设为动力,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性,以机制建设为保障,构建协同育人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劳动教育,五育并举,课程设置,实践教育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是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好的真理,长大后能够勤劳,诚实,创造性地劳动这一重要论述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依据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期高等学校和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组织实施作出了系统部署高校要坚定不移地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全面落实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

  新时期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新要求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有了新的使命,目标和特点本文认为,新时期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构建劳动教育结构新模式,构建劳动教育内容新体系,形成劳动教育合作教育新格局,建立劳动教育考核评价新机制

  一是创建劳动教育结构新模式高校要在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指导下,坚持五育并举,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注重育人的实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以体力劳动为具体形式,创建日常生活劳动,服务劳动和创新劳动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构建新的劳动教育内容体系围绕培养计划,构建以劳动素养为旨趣的学科教育框架,将劳动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各学科的课程和教学中高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服务体系,整合理论教育,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环节,从氛围营造,课程设置,模式创新,资源整合,支持保障等方面构建一体化的劳动教育新体系

  三是形成劳动教养协同育人新格局意见明确要求学校要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提出高等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优先开展校外劳动锻炼对此,高校要充分发挥育人合力,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支撑,三者统筹协调,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格局,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完善劳动教育课程,家庭注重生活技能的培养和家庭劳动的锻炼,社会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补充,形成了全员全方位教育的新格局

  四是建立新的劳动教养评价机制大学生劳动教育除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外,还应突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学生完成相关专业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构建以学生劳动技能,劳动素养,劳动成效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将过程与结果,定性与定量,自我评价与其他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

  着力解决大学生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代,劳动教育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物质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和智能时代对劳动模式的新挑战《意见》还明确指出:最近几年来,一些青少年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愿劳动,不能劳动的现象劳动独特的教育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劳动教育正在被淡化和弱化对于高校而言,解决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应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加强劳动教育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劳动教育激励和保障体系

  第一,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劳动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修身,增智,强身,美育的综合教育价值在过去的劳动教育中,一些高校没有充分利用劳动实践资源,对劳动教育的实施手段和科学的评价标准缺乏实践探索要解决这一问题,高校需要真正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实践,流汗,接受锻炼,锤炼意志,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素质

  二是优化劳动教育课程一些高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仍以理论知识教育为主,缺乏对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价值观的实践培养,未能有效塑造学生的劳动创造力要解决这一问题,高校需要将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纳入教育实践考核,让学生产生参与劳动实践的原始动力,丰富劳动教育课程实践资源,建立校内外劳动实践教育联动机制,加强课程资源保障和支持

  三是加强劳动教育信息平台建设伴随着劳动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劳动主体的作用更加突出,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政策背景下,依托信息平台建设,对大学生劳动教育进行系统评估,可以使劳动教育实践更加有效对此,高校应加强劳动教育信息平台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劳动教育,探索和完善互联网加劳动教育模式

  四是完善劳动教育激励保障体系劳动教育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要求参与者具有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的激励和保障体系,为教师提供政策资金等激励机制的支持,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社会和家庭对劳动成果的认可

  优化新时期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高校应以课程为核心,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校园文化为支撑,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以信息化建设为动力,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性,以机制建设为保障,构建协同育人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以课程为核心,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劳动素质为目标,在学校形成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实践的浓厚氛围,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开展

  劳动教育课程应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形成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一是课程理论部分加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解和认知,引导学生热爱,认识和理解劳动,倡导和尊重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二是课程实践部分要求学生体验以家庭为基础的劳动,以家校合作为突破口,鼓励家长成为劳动实践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同伴,参加社会劳动,拓展校外劳动力资源,依托校外社会力量和各界专业力量,打造完善的社会实践平台,开发多种社会实践岗位,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服务他人,贡献社会,教育自己,提升自己可以侧重以日常劳动,服务劳动,生产劳动为核心的实践课程日常劳动可以包括家务劳动和宿舍劳动,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服务劳动包括社会实践体验和公益志愿服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三支一扶,青少年筑梦之旅,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竞赛志愿服务,校园建设,学生服务等活动,生产性劳动包括创新和创业活动以及就业能力的扩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等活动

  2.以校园文化为支撑,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

  校园文化具有渗透性,能有效承载教育内容,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要发挥校园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系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校园文化机制建设,发挥高校第二课堂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优势,逐步形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深度融合,相互支撑的劳动教育教育体系

  3.以信息化建设为动力,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信息化以现代通信,网络和数据库技术为基础,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效率,为推动各项工作的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深度参与劳教系统的建设需要多部门,多学院的联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和高效联动劳动教育的课程需要纳入学校的大数据平台,有效实现学生劳动项目的选择,学习,管理和评价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个体价值追求,自主学习风格等群体特征,以创新模式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以信息化手段满足个性化需求,将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置于云端,设置菜单式劳动项目,让学生通过电脑和手机的简单操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劳动实践项目,实现线上下单,线下参与的劳动实践新模式

  第一,劳动教育内容的信息化建设教师在信息平台线上发布劳动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兴趣爱好选择劳动实践项目,然后按照选择的时间和地点参加劳动实践教师通过系统的实时记录对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进行审核,学生通过审核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二是劳动实践成果的信息化建设学生可以通过考核平台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日常劳动过程上传到系统,系统记录并汇总学生的劳动参与情况,学生可以实时导出劳动教育实践成绩单

  4.以机制建设为保障,构建协同教育模式。

  构建劳动教育的激励和保障机制,需要从学生和学校两方面进行合理,科学的系统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和激励的导向作用,实现教育主体从被动劳动向自觉劳动的转变。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表彰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实施劳动成果与综合素质评价的融合机制,对劳动能力,劳动成果,劳动参与等指标赋值,激发学生劳动热情,通过实施长期记录评价考核机制,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可随时导出劳动教育实践报告单,反映学生参与劳动过程,为其今后求职,就业,创新创业提供有益参考,建立表彰机制,在评优评先过程中加强物质和荣誉奖励,增强劳动教育的实际成效

  二是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确保劳动教育制度化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党委统筹劳动教育工作,从顶层设计,教学科研,文化宣传等方面构建多部门统筹规划,协调联动的管理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建设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相关职能部门教师,校内外实践导师,劳动模范为辅的教学团队,突出劳动教育理论知识,抓好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三轮育人新格局,确保经费保障,将劳动教育奖励经费纳入学校年度财政预算,为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实践,劳动教育设施,劳动教育系统平台,校内劳动教育场所,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完善评价体系,对各职能部门参与实践指导,教师劳动教育活动,二级学院主题活动效果进行监督,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并将结果作为评价示范单位,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的依据,完善教育教学奖励机制

  总之,以实践教育为宗旨,以人才培养为导向,开展劳动教育,是高校在新时代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践行以德育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依托劳动实践课程,营造劳动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劳动信息化评价平台,完善制度建设,全面深入探索大学生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是优化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优化路径相关文章: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教育顾问团成立

执业药师考试的报名方式

广东2024专升本志愿填报时间

2024广东普通专升本录取批次及志愿设置情况

滨州医学院2024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广州康有为纪念小学教育集团探索数智化办学

新疆高考加分政策

2024年高职专科拟招生专业点共66870个

新设高职专科国控专业75个!2024年起可招生

2024高职专科拟招生专业点共66870个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优化路径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有了新的使命,目标和特点高校应以课程为核心,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校园文化为支撑,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以信息化建设为动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