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安详的睡去1100字
一
在网上惊闻巴金先生逝世的消息时,我还完全沉浸在神舟六号顺利返航的喜悦中。新华社短短的一条快讯,我足足盯了一分钟,脑中只有三个字:不可能。
感觉中敬爱的启功先生还没有走远,为什么巴老要紧随其后?
关上书房的门,翻出那本读过不止一次的《随想录》,让我再为他热泪盈眶一次吧。
二
这本是1987年三联书店版《随想录》,封面密密麻麻的银色文稿背景,小时候觉得很新奇,长大了才渐渐深味其中“笔耕不辍”的意蕴。
书里面有一位老人,不论我何时翻开书,他总是不紧不慢地讲述那些真实的故事,那些刻骨铭心的剖析与反思,一下一下刺痛着自己的心,也刺痛着读者的心。一如这泛黄的纸页,却饱含着孤独而深重的思考,深沉而难以割舍的情感,历经多年,仍散着淡淡的墨香。
如今,故事依旧在娓娓道来,还依稀可见我初读时的震惊与感动。
原来在我心里,巴老一直是不会死的,因为有他,那个伟大的文学时代才不仅仅是在课本上,那样一种可贵的文学精神才不落于空谈。
三
庆祝巴金先生百岁寿辰,仿佛还在前几天。不觉间,《收获》已习惯没有巴金编辑文章的日子,我们也已习惯见他在特护病房的身影。
或许我们不应该如此自私,且让巴老安详地睡去,而让我,一位最最普通的小读者,轻道一声:一路走好。
附:写在巴老的生日里
11月25日,巴金先生一百岁的生日,不知巴老可曾看到,在他特护病房的简朴生日会之外,全中国都在为这一天,为他而由衷地祝福。
巴金是我崇敬的几位作家之一。不仅如此,我对他总有一种特别的亲切之感。
第一次为巴金的激情所折服,是在初一时,那年暑假,心血来潮地翻出《家》《春》《秋》,沉迷其中,就此一发不可收拾。
我把自己关在书房,一打开书便是废寝忘食。读到精彩之处更要多次品析,反复揣摩,以至熟读成诵。在鸣凤自杀时,我曾痛心地哭泣,更为作者对其深层原因的剖析而赞叹;在觉新自甘庸腐,以至害死他的妻子时,我曾多次咬牙切齿地批注:“懦夫!”当觉慧最终要摆脱封建家庭,投奔新生活时,我曾热血沸腾,心中充满了希望与憧憬。
巴金就是这样,他的文章不管揭露多么残酷、多么黑暗的现实,最终总会赋予人们激情与希望,让人们总能找到生活的方向、奋斗的目标。
但面对这一切成绩,巴老却说:“我从文六十年,成绩不大,惟独说了几句真话。”可见,在巴老眼中,说真话远比单纯的写作不易得多。
于是,一本被誉为“说真话的书”的散文集《随想录》出版了,再次震动了文坛。
人们通过《随想录》那满怀深情的文字,看到了一颗不能被一粒尘土所污染的真诚的心。在感受一颗伟大的心的同时,也不禁扪心自问,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几年来,巴老时刻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并几次要求安乐死。可是家人舍不得他,读者舍不得他,他活下来了!仅仅为了关心他的人,他活着,作为五四新文化时代最后一面挺立的大旗,见证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永远祝福您,亲爱的巴金先生。
让他安详的睡去字相关文章:
★ 高山流水(自己出的小说,为了让大家不需花钱去买,也为了大家能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