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档>作文大全>高中生>高三>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漫谈天下兴亡”导写指引1600字

作者: 更新时间:

  一、导写过程

  1、 各家关于天下兴亡的观点(高一年级)

  《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谏太宗十思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出师表》:广开言路、亲贤远佞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阿房宫赋》:戒奢以俭

  《邹忌讽齐王纳谏》:广开言路

  《勾践灭吴》:励精图治,心忧天下,尊贤重士,法纪严明

  《触龙说赵太后》:磨炼国君意志,培养能君主

  《寡人之于国也》:使百姓不饥不寒且得庠序之教,明孝悌之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方面都得到发展 对于这些观点的分析,首先可以分类,然后再作引申。 一方面可以复习旧课,另一方面,更可以建设学生的思想体系。为作文作准备。那么,今天要学习的苏轼的《六国论》又是一个什么观点呢?

  2、历史上一些兴亡的史实(学生自己讨论,然后集中发言)

  3、苏洵《六国论》的观点

  第一自然段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老师译出大意,然后学生记诵)

  4、设想原文,列出自己设想的行文提纲

  这一步的前提是让所有学生关起书本。如果学生看了原文当然更好,他们的提纲或许更能反映他们论文写作的水平。

  预测学生的不足可能在思维的全面性与说理的说服力两个方面,也就是说,他们会把所有国家的灭亡都归结为“赂秦”,而这是违背史实的,当然就没有说服力;另外,他们会空谈,而不知道举例证明,这样的论文也是没有说服力的,这是理解课文的要点,也是学习策论写作必须注意的问题。

  5、熟悉课文

  A、让学生翻开课文,把“弊在赂秦”的观点具体化,分为两点,即“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和“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在此,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B、让学生查找文章是如何证明第一分论点的。强调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两种方法。文章从秦之得与诸候之失对比,也从先祖父之得与子孙之失进行对比。这是非常严密的逻辑。

  C、让学生查找文章是如何证明第二分论点的。力求克服文章没有说服力的毛病。齐、燕、赵三国各有其具体原因,或“与赢”,或“以荆卿”冒险,或“用武而不终”,但都是由于“失强援,不能独完”。

  6、写作目的的明确

  首先,我们必须用历史的观点来分析苏洵的观点,说明苏洵的观点也不是绝对正确。

  其次,我们才会明白苏洵写作此文是有其用意的。先介绍北宋的边疆形势,明确辽和西夏的入侵与北宋政府的割地赔款等史实,然后,找出文章最后一句“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从而点明作者是在告诫当权者要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

  7、课本练习的学生演板,进一步熟悉课文,继续贯彻老师讲解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

  8、附带学习篇目:《伶官传序》、《阿房宫赋》等。

  9、作文:从历史看天下兴亡二、学生习作

  悠悠中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风雨洗礼。中国大地上风起云涌,经历着无数次“江山不改人已换”的历史变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种变化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历史长河的流动中看出一点天下兴亡的端倪。

  自古以来,一个朝代和一个国家的兴亡,首先在于为人君者自身素质的高低和行为的好坏。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一个国君无德无能,行为不正,他的臣子又能好到哪儿去呢?如此一批人去治理国家,他们的国家还能强盛吗?反之,一个国君德才兼备,则其国家之强盛就指日可待了。大家都知道,刘备之子阿斗,不仅平庸无能,而且整天不务正业,一会儿吃喝玩乐,一会儿又斗蟋蟀去了,真是枉费了他父亲白帝城托孤的一片苦心,也枉费了孔明尽力辅佐的几番汗水。后来蜀灭,阿斗难道不应该负有主要责任吗?后人称之为“扶不上墙的烂泥”,此言得之。太宗李世民聪慧过人,一世英明,“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又得魏征等贤臣辅佐,如鱼得水,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正因为如此,才有后人盛赞的“贞观之治”。这一些都说明当神器之重者对于一个国家的兴亡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说统治者是一扇窗,那么,他的德才就是窗架,品行就是玻璃了,玻璃是否脏了,百姓一目了然,要是窗架烂了,怎么擦玻璃也是不济事的,那么,人们就要换窗户了。

  民乃国之本,臣则国之柱。正所谓“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人人都说民众的力量是最可怕的,这话不假,一位国君对待民众态度的好坏,是天下兴亡的又一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国家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大臣们能够尽其所能地为百姓做好事,而君主也能够慧眼识得英才并能够知人而任,甚至择善而从,则国家之兴旺发达是不在话下了。反之,则情况不妙了。

  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暴君,其统治手段之残忍在历史上是鲜有的。他鱼肉百姓,对百姓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为了堵住天下人之口,他钳民而致天下人“道路以目”,更设立酷刑,镇压百姓,他还杀贤臣,留下一群溜须拍马之人。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后来,后周挥帜进攻,守城士卒纷纷掉转矛头,反抗商纣王,纣王众叛亲离,只得引火自焚,留下千古骂名。他怎么知道百姓是一座活火山,爆发出来就会有灭顶之灾;他更不知道,“气压”不能太高,堵得住人言,堵不住人心!悲哉!刘玄德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请孔明;爱民如子,过江流泪为父老;掷子于地,义薄云天爱子龙。后来,蜀与魏、吴鼎足而立其缘由是与“简能而任”分不开的。

  康熙帝对百姓实行永不加赋的政策,使百姓生活富裕安定;他亲自探望含冤带屈的汤若望步入牢房,又促进了当时科技的发展。

  这样的事实不胜枚举,如果说民是水,臣是船,君是渡河的人,船破了,它就会沉下去,渡河的人就会被淹死。可是如果及时发现漏洞并修补好它,那么,船就可以安全到岸了。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对于任何外来侵略都应与之对抗,不惧强暴,不欺弱小,这一点,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

  南宋之所以被外族入侵,受金人统治,就因为南宋政府的软弱无能和其朝政的腐败不堪。朝廷内部,奸臣当道为了个人私利,秦桧处处陷害忠臣良将,竟然连夜十二道金牌召回枕戈前线的岳飞,并以“莫须有”的罪名轻轻地掩盖了将军一生 “精忠报国”的宏愿。在历史的长空,只留下一声“还我河山”和一曲《满江红》供后人缅怀。国家破亡,外敌猖狂,这不是南宋政府的软弱无能和其朝政的腐败不堪又是什么?

  清末,洋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们贪婪地瓜分着这块关闭长久的肥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洋人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致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经过孙中山、毛泽东等一大批优秀人物的艰苦奋斗和他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才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一个崭新的春天。

  以上史实都告诉我们:向侵略者低头就只有砍头的命。如果说侵略者是野草,我们就应该是拔草的人。不然,它就会吸取地里的营养,淹没我们的庄稼。

  “纷纷世事无穷尽,后来凭吊空牢骚”,天下兴亡的道理,历史已经给我们作出了正确的论述,我们应该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奉献力量。


话题作文“漫谈天下兴亡”导写指引字相关文章:

“自己与别人”话题作文导写及示例1300字

话题作文“感谢自卑”导写与评析900字

以“打折”为话题的作文导写

话题作文“解放”一导一文一评1600字

话题作文“多想一步”导写与示例600字

话题作文“漫谈天下兴亡”导写指引1600字

“标准”话题作文导写及示例1600字

话题作文“感动”导写示例2700字

话题作文“感悟”的导写与评析1500字

“毅力”材料作文分析及导写1600字

话题作文“漫谈天下兴亡”导写指引1600字

一、导写过程1、各家关于天下兴亡的观点(高一年级)《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谏太宗十思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师表》: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孟子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我的姐姐

下一篇:我的哥哥

精选图文

  • 榜样的力量600字
    榜样的力量600字

    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寻找一些优秀的榜样,会跟着他们的步伐去努力,去学习。就像很多家庭中,如果有一些大哥哥,大姐姐,...

  • 倾诉的欲望500字
    倾诉的欲望500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心事,也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对外人道也。更多的时候有一些话,想要说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样去...

  • 行动中寻找目标500字
    行动中寻找目标500字

    看过一句话,说头脑是生活的指挥官,思维是行动的先行军。前半句还挺好理解的,后半面我琢磨了半天,渐渐地明白说的就是先有目标...

  • 真正的目标500字
    真正的目标500字

    最近一段时间,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了平台学习环境的一些变化。如果说没有受到一丁点的影响,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还有点儿虚伪。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