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档>作文大全>高中生>高三

品味孟子——孟子游说之道1100字

作者: 更新时间:

  孟子的先师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那种“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成为了千百年来老师的榜样。作为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孟子是如何让诸侯王接受他的思想的呢?

  《孟子》和《论语》一样,是语录体书,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善辩的孟子。

  孟子游说方法之一:巧设比喻,诱敌深入。这是孟子常用的方法之一,这样做的主要作用是勾起被游说者对“仁政”的兴趣。这一点在《孟子》的很多文章中有所体现。

  孟子在游说梁惠王的时候,梁惠王自夸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尔。”“我”对国家的治理已经够尽心的啦。接着又提出了问题:“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为什么别国的人民不来投靠“我”呢?

  面对梁惠王刁难的发问,孟子并没有立刻否定梁惠王“尽心治国”的辩解,而是话锋一转说,“王好战,请以战喻”您不是喜欢打仗吗,“我”就用打仗为喻。这是投其所好,让对方放松了警惕。由打仗引出“五十步笑百步”指出梁惠王行小惠,和其他王不行惠并无本质区别,进而顺利提出王道的政治主张。

  孟子游说之道二:因势利导。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老师暴跳如雷的呵斥不听话的学生,殊不知这是自己教育方法的最大失败。那么孟子是如何应对的呢?

  《孟子·梁惠王下》中,在面对齐宣王时,孟子讲了一个发生在齐王自己身边的事。

  古时候,每每有大钟铸造,就要杀牲畜来“衅钟”,齐宣王不忍心看到被杀的牛战栗的样子,就把牛换成羊,当时的百姓都说:“大王真小气。”因为,羊的规格比牛低等。孟子由此及彼,提出疑问,让齐宣王自我否定后,肯定他有“不忍之心”可以行王道,取得了良好效果。

  孟子游说之道三:适时鼓励。

  孟子在对齐宣王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时,多次肯定了齐宣王的优点。如“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故之王之不忍也。”对齐宣王“以羊换牛”的举动表示充分的肯定。又说“是心足以为王”使齐王充满了信心。

  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父母和老师点点滴滴的鼓励,我们看似不经意的鼓励也许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适时的鼓励可以增强孩子的信心,也可以拉近两代人的距离,在这里,孟子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孟子游说之道四:巧用寓言。

  用寓言来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并非孟子首创,最善用寓言的莫过于庄子,孟子作为一代大儒,在这方面与庄子毫不逊色。《孟子》中比较经典的寓言有《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等。

  孟子游说之道五:多用排比,气势如虹。

  孟子的辩论读来犹如滔滔江水,气势磅礴,一旦时机成熟,便能迫敌就范。例如在解释“王道”的实质时,孟子多用对偶排比,严谨周密,滴水不漏,让对手折服,不得表面不接受孟子的主张。

  孟子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雄辩家,但这个44岁起就周游列国的儒者最终没有打动那些一意孤行,争霸天下的王侯.晚年的孟子,心灰意冷的回家和弟子万章著书,也许他也很无奈吧,但他执着的身影和他那精彩的论述,和他的思想一起,将永载史册,成为人们拜读的经典之一。


品味孟子——孟子游说之道字相关文章:

古诗中的作文之道

人生之道400字

强国之道900字

感悟《论语心得》——之人生之道1200字

读《自然之道》有感300字

品味孟子——孟子游说之道1100字

品味孟子——孟子的思想精华与糟粕1600字

品味孟子——孟子的思想不被采纳的原因1200字

畅游书香之海,品味阅读之道400字

品味孟子——孟子何其人900字

品味孟子——孟子游说之道1100字

孟子的先师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那种“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成为了千百年来老师的榜样。作为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孟子是如何让诸侯王接受他的思想的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榜样的力量600字
    榜样的力量600字

    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寻找一些优秀的榜样,会跟着他们的步伐去努力,去学习。就像很多家庭中,如果有一些大哥哥,大姐姐,...

  • 倾诉的欲望500字
    倾诉的欲望500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心事,也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对外人道也。更多的时候有一些话,想要说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样去...

  • 行动中寻找目标500字
    行动中寻找目标500字

    看过一句话,说头脑是生活的指挥官,思维是行动的先行军。前半句还挺好理解的,后半面我琢磨了半天,渐渐地明白说的就是先有目标...

  • 真正的目标500字
    真正的目标500字

    最近一段时间,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了平台学习环境的一些变化。如果说没有受到一丁点的影响,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还有点儿虚伪。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