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档>作文大全>小学生>六年级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1200字

作者: 更新时间:

  主席这篇《为人民服务》我究竟读了多少次实在是记不清了

  《为人民服务》这篇伟大著作是毛主席在延安追悼张思德同志时的讲演。张思德1944年9月5日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毛主席就为这位普通的共产党员、烧炭的红军战士开追悼会并发表著名的讲演称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从此《为人民服务》响彻大江南北教育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主席的这篇著作小时候能背的滚瓜烂熟但真正让我从思想上、心灵上重新接受洗礼的是这一次重读《为人民服务》。

  重温毛主席《为人民服务》一文备受教育深受启发。这篇著作文字不多却充分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及其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为谁革命、为谁服务的重大问题。读来格外激动、倍感亲切现归纳学习后的几点心得:

  第一坦白宣布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性和人民性。“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文章开篇就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及其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历史使命。过去一切党派一切军队都是依附在剥削阶级身上、并为其服务的他们没有如此坦荡的胸怀表明自己的阶级立场和服务对象。封建时代统治阶级和御用文人们会用“仁者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人”的骗人把戏掩饰他们的剥削本质以此欺骗农民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弟为他们的利益卖命;资产阶级政党会从所谓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宗教两个侧面给剥削找到“合理的理由”。而毛主席用无产阶级革命家坦白直言了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使命即:为着解放人民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

  第二无产阶级的生死观和革命理想、革命事业紧密相连。为着解放人民成千上万的先烈牺牲在对敌斗争的沙场上、牢狱中这和一切宗教给予困苦中的人民永远不能兑现的空洞许诺多么不同。解放!意味着彻底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砸碎套在身上的剥削枷锁意味着面朝黄土受苦受难几千年的人民将因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的奋斗而站直身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做国家的主人。这是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业!正如马克思所昭示:“过去的运动都是为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人生命的意义”这个古老问题历来在不同阶级、不同世界观的人那里有不同的回答而“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生死观。

  第三揭示了为什么人服务、为什么阶级服务的立场原则。“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过去和现在一切政权和政党都有为什么人服务、如何服务的问题。为人民服务看似几个字字里却凝结着共产党和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无产阶级立场、观点和无产阶级属性决不是一些不关痛痒、冠冕堂皇的口号和套话。因此我党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忠诚地按着这条方针办事。“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之所以成为人民群众心系不忘的概念被视为共产党人先进性的词语无不和毛泽东、周恩来、张思德、焦裕禄、雷锋和无数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为相联系。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字相关文章: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600字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450字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600字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500字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450字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1100字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600字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转载)800字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500字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1200字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1200字

主席这篇《为人民服务》我究竟读了多少次实在是记不清了《为人民服务》这篇伟大著作是毛主席在延安追悼张思德同志时的讲演。张思德1944年9月5日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陌生人的帮助500字
    陌生人的帮助500字

    下课了,天空阴云密布,下着蒙蒙细雨。我不耐烦地跨上自行车,准备淋雨回家。“嗒嗒……”自行车喘着粗气,在湿答答的小路上慢慢...

  • 雪700字
    雪700字

    窗外,是蒙蒙的细雨,一直下个不停。教室里的我们正在进行着数学模拟考试,准备明天的期末考试。我正在苦想一道数学难题,只听见...

  • 神秘的“暗洞”600字
    神秘的“暗洞”600字

    上个寒假,我妈认为我不能老呆在家里吃喝玩乐,应该去好好实践实践。于是就把我带去了外婆家。我在这长达半个月中,的确增长了不...

  • 五马街的深处400字
    五马街的深处400字

    前不久的一个周末,我们一家收到一个亲戚的邀请,去他们家吃饭。吃完午饭后,我和亲戚家的孩子去就近的五马街走一走,大道我们已...